來源: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
發(fā)布者: 石家莊市第一中學
發(fā)表于: 2018-11-30
點擊量: 14044
【編者按】不必說逸華樓前飄舞的翩翩羽葉形如檀香扇,運動場跑道上的微微晨露凝干在清風中,也不必說琴韻廣場漸漸純凈的碧綠,懸鈴木間日益深濃的金黃,單是進入大門,就有無限趣味。當文化石的竹叢在秋風中搖曳,你是否聽出,那聲音颯爽如金石,已和夏天不同?秋風習習,吹落片片秋葉;秋筆沙沙,寫下篇篇文章。同學們細膩的心靈感受到了這些,敏銳的眼睛觀察到了這些,他們寓情于景,結(jié)合自己的思考與想象,結(jié)合自己的生活與情感,用手中的筆,將美景轉(zhuǎn)化成文字,一個個漢字經(jīng)過不同的排列組合便成了動人的文章。美景因賦予了別樣的情感而更加動人了。
灰碧的秋
高一十六班 孟維賀
在校園里撿到了一片落葉,夾進書頁里去了。葉形并不標準,窄窄的,似乎只會向前長而忘記左右擴散了。而讓我驚奇而感動的是它的色:右邊是深深的枯黃,又泛著紅,好似燃著的火苗,又似深秋的昏黃,亦似高原上人們被烤紅的面頰,一張殘年的臉。左側(cè)卻是深綠的,綠而軟,軟而韌,仿佛以為它還在盛夏。
“它想挽留夏天?!?/span>
這濃縮了兩季的葉子,是在琴韻廣場上拾得的。操場上的草似是不知已入秋,仍是綠而碧的,遠看像蒙了一層灰黃,少了些生氣,是天空映出的顏色。那草不密,卻軟軟的,如輕柔的羽毛;羽毛上零星地分布著些焦枯的葉子。
這個秋,葉子落得很慢,似乎每片葉子都想延長它們與枝丫三季的纏綿。最先落的是小葉子,手心那么大,卻很重,拿在手像一只小扇,沒有什么味道,是未經(jīng)風雨就回歸塵土的新葉們。那之后再過三四天,最大的葉子掉下來了。大片的葉子輕而脆,踩上去是令人舒適的喀嚓聲,成了一地的碎末。那是葉的呻吟,是秋的歡聲。踩到能響的葉子(大多是焦黃而上凸的),心里會莫名的快活;而不響的會讓人惱火,便去下一片葉子,這也許就上癮了吧。最后落的大多是大小居中的葉子,恰好可以夾滿一本語文書。它們落的最快,一下午,水泥色的粗糙路面便蓋滿了一層金黃;晚風刮過,它們聚在某個角落里,才有了一點頹圮的氣息。這時你能嗅到濃濃的葉香,這就是生命最后的氣息,像吃了一個沒熟透的秋柿子,又像在冬雪漫天中泡開的鐵觀音。
秋的天,美得過分了。你便在校園里走吧,在校門口,在紫藤廊,在回宿舍抑或去食堂的路上,隨意地那么一抬頭——一抬頭,就是一片醉人的天空。通常是藍色的,比北京的閱兵藍更深、更紫一點,但也沒到那種高原上“滴出水”的感覺。那是一種優(yōu)雅,自然而高遠的藍,綴有絲似的白云,末端牽著幾條縹緲的霧線,似有似無的,像無意中在畫布上蹭上的油彩,一種繾綣的感覺。一位作家寫“飛鳥在拍著翅膀在云間游戲時,飛行的軌跡便成了云”,若真是如此,也難怪云兒總是來去匆匆了。
秋的水,一日比一日明,一日比一日亮。校中的河很淺,一尺不足吧,乍一看只能看見灰綠泛黃的藻在石塊上蔓長,魚兒擺尾帶起的波光才能讓你感受到清冷的水的存在。秋水有聲,其聲泠泠,像美人輕輕撥動了一下水琴所發(fā)出的幽響。
午飯后,悠揚的名曲從小提琴上瀉出時,我總會駐足在琴韻廣場前,凝視那位拉琴的姑娘。問問她,多少年來,一中的秋都是如此美麗而靈秀嗎?枯葉,碧天,明水,紅樓,是一個灰碧的濾鏡,裝在代代一中人的眼中,讓他們筆中的墨汁,總帶有幾分情愁。